【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宜興紫砂

發佈日期:2020 年 07 月 16 日 18:41
  • 分享至: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是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地方民間傳統制陶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紫砂陶製作技藝以特產於宜興的一種具有特殊糰粒結構和雙重氣孔結構的紫砂泥料為原料,採用百種以上的自製工具,經過打泥片、拍打身筒、鑲接身筒或鑲接與雕塑結合等步驟最終完成陶製品。

2006年5月,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編號Ⅷ-1。2018年5月24日,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成品以茗壺為代表,其制器物件有光器(又分圓器和方器) 、筋紋器和花器等不同的造型流派。紫砂器內外一般均不施釉,以純天然質地和肌理為美。

紫砂茗壺的造型千姿百態,有樸實的實用造型,也有奇巧的怪異造型,但總括起來分為以下幾類:幾何型、自然型(花素器)、筋紋器及水準壺和茶器等,在紫砂茗壺的發展不同歷史時期中,幾類造型的壺都有製造,但每個時期的主流卻有所偏重不同的造型,藝術風尚及發展趨勢。

紫砂陶的裝飾方法多種多樣。紫砂陶刻裝飾藝術的篆刻不同於其他的雕刻,如漆雕、木雕、碑文銘刻和其他陶瓷雕繪等,它是在紫砂壺坯的表面上進行刻畫的,要注意克服壺坯表層的凹凸不平和複雜的線條。雖然篆刻書畫是製作紫砂壺的最後一道工序,書畫素材的選取和作畫的筆法差不多與中國國畫相類似,即是有書有畫,外加還有作畫者的款識印章。但是,在佈局上,紫砂陶刻藝術與國畫的做法還是有所不同的,因為紫砂陶刻藝術要遵照紫砂陶器的造型分別作畫,且要求畫面清晰、層次分明,這就對作畫者的技藝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般先是在壺坯上寫上書畫,然後依據所作書畫來進行篆刻。刻字時要橫平豎直,要把字刻得圓潤,並且筆劃順序要遵循規律,使書畫結構相對應,筆法清晰明瞭。

紫砂陶刻裝飾藝術作品手法獨特、別具匠心,雕刻者以刀為筆,把中國的古樸文化,諸如書法、國畫、篆刻等眾多藝術彙集在一起,融合於一體,難能可貴,形成了具有特有的民族工藝特色。除了最常使用的陶刻之外,還有捏塑、彩繪、鑲嵌、貼花、調砂、泥繪、印板等等。

宜興紫砂文化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明。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是具有價值的民間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其技藝流程、器物造型、裝飾、使用及審美理念具有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內涵,體現著一種東方民族工藝的智慧。

紫砂技藝一直富有實用和藝術鑒賞的雙重特色。經過千百年的傳承,紫砂陶器的生存空間、技藝特徵、衍生譜系、傳統文化內涵等方面,迄今仍呈現良好的狀態。

【傳承人物】

汪寅仙,女,漢族,1943年生,江蘇省宜興市丁山鎮人。2007年6月,汪寅仙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宜興市申報。

徐秀棠,男,漢族,1937年12月生,江蘇省宜興市人。2012年12月,徐秀棠入選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宜興市申報。

呂堯臣,男,漢族,1941年生,江蘇省宜興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012年12月,徐秀棠入選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宜興市申報。

 

編輯:Hong


瀏覽次數:1871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