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肆】中國古琴藝術

發佈日期:2020 年 07 月 23 日 10:13
  • 分享至:

22.png


古琴藝術體現為一種平置彈弦樂器的獨奏藝術形式,另外也包括唱、彈兼顧的琴歌與琴、簫合奏。古琴又稱「琴」、「七弦琴」,別稱「綠綺」、「絲桐」。它主要體現為一種平置彈弦樂器的獨奏藝術形式,另外也包括唱、彈兼顧的琴歌與琴、簫合奏。古琴相傳創始於史前傳說時代的伏羲氏和神農氏時期。以目前考古發掘的資料證實,古琴作為一件樂器的形制至遲到漢代已經發展完備,其演奏藝術與風格經歷代琴人及文人的創造而不斷完善,一直延續至今。古琴演奏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藝術水準最高,最具民族精神、審美情趣和傳統藝術特徵的器樂演奏形式。

古琴藝術是繼昆曲之後被列入「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的第二個中國文化門類。琴棋書畫,曾是中國古代文人引以為傲的四項技能,也是四種藝術。其中,琴樂是中國歷史上淵源最為久遠而又持續不斷的一種器樂形式,其可考證的歷史有三千年之久。「高山流水」、「焚琴煮鶴」、「對牛彈琴」等婦孺皆知的成語都出自和琴有關的典故。然而,由於琴自古都是文人自我陶冶的一種雅好,很少在公眾場合演奏,故而現代人對它的瞭解已經十分有限。

古琴有三種音色:泛音、散音、按音。泛音代表天上的聲音;散音代表大地的聲音;按音代表人吟唱的聲音。彈奏泛音可以感受天籟之音,對於天籟的想像;彈奏散音可以感受大地的聲音,大地與自己的關係;彈奏按音可以感受到人的情感,人與人之間一種無形的沒有語言的溝通。

古琴的音樂發展手法和曲式結構是按照樂曲的內容和思想感情的發展邏輯而決定的。由於內容的不同,古琴曲的曲式是多種多樣極不相同的。這固然是因為前人沒有進行總結,沒有根據總結出來的曲式再去創作,但主要還是因為內容的需要決定了所形成的曲式結構。正如小說有風格、筆調的相同,而絕少結構的相同。

中國古琴藝術對世界音樂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憑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征服了世界各國的著名藝術家。欣賞古琴演奏,你看不到跌宕起伏的肆意奔騰,只有那種平靜的大氣。古琴藝術往往與詩歌緊密聯繫在一起,古詩詞的吟唱需要古琴來配合,吟唱中的抑揚頓挫與琴的演奏相一致。同時古琴的演奏又與國畫的審美觀相統一,追求一種大氣磅礡的意境。在古琴藝術中,詩歌繪畫都與古琴相互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加體現出古琴藝術的包容性與內涵所在。


截圖 2020-07-23 11.19.38.png


編輯:Khai



瀏覽次數:5450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