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柒】客家土樓營造技藝

發佈日期:2020 年 07 月 17 日 11:30
  • 分享至:

D1589093993109.png


客家土樓營造技藝,福建省龍岩市南靖縣、華安縣地方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屬於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福建客家土樓萌芽於11—12世紀,13—14世紀產生雛型,經過15—16世紀(明代的早、中期)的發展,17—20世紀上半葉(明末、清代、民國時期)進入成熟期。2006年5月,由龍岩市申報的客家土樓營造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28。

華安土樓是福建圓樓的鼻祖,環境最宜居,佈局最獨特,防衛最周密,外牆最厚實,設計最科學,壁畫最豐富,保存最完整,是閩南土樓建築的有力見證,在福建土樓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得到了專家學者和遊客的高度評價,留下了「神州第一樓」、「土樓之王」、 「民居瑰寶」等諸多美譽。華安土樓不僅建築設計科學,而且整體佈局合理,講究人與自然和諧,更重要的是華安土樓以壁畫彩繪、楹聯家教、木雕石刻等形式體現了中華民族敬宗睦鄰、遵紀守法、愛國愛鄉等傳統美德。

D1589093993108.png


土樓形狀各異,大小不一,除常見的圓形、方形外,還有橢圓形、五鳳形、半月形、交椅形、曲尺形、八卦形、圍裙形、凸字形等。土樓一般高三至五層,一層為廚房,二層為倉庫,三層以上為起居室,可居住200—700人,具有聚族而居、防盜、防震、防獸、防潮、通風採光、冬暖夏涼等特點。在沒有鋼筋水泥的年代,聰慧的客家人就是用這種看起來近乎原始的建築方式,建成神秘而龐大的土樓,成就了建築史上的奇跡。

在樓址選擇上,充分考慮地質、水文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在材料選用上,強調就地取材、迴圈使用性,採用當地豐富的土、木、石;在結構手法上,以生土夯築外牆與樓內木構架建造同步結合進行,講究建築的牢固性和居住的舒適性;在整體佈局上,注重體現維護中國傳統文化禮教與家族平等和諧的秩序,並滿足聚族而居於一樓的使用功能要求。


D1589093993115.jpeg


福建土樓是世界上以生土夯築的大型建築,南靖土樓在傳承和創新傳統生土建築工藝的同時,也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聚族而居文化傳統的見證。土樓是創造性的生土建築藝術傑作,巧妙地採用了山區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築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節約環保、堅固耐用、防禦性強,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築類型。福建(南靖)土樓是在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下,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一種獨特而分佈廣泛、數量眾多的建築形式的傑出代表。


D1589093993111.png



編輯:Khai



瀏覽次數:3417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