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伍】蜀錦織造技藝

發佈日期:2020 年 07 月 17 日 11:25
  • 分享至:

D1587729609140.jpeg


蜀錦織造技藝,四川省成都市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蜀錦織造歷史悠久,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春秋秦國的惠文王年間。戰國時期,蜀錦已成為重要的貿易品,其興於秦漢,盛於唐宋,衰於明末,於清代中晚期得以恢復,至近代再次陷入危機,新中國成立後逐步恢復。2006年5月20日,蜀錦織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6。2019年11月,蜀錦織造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與花樓織機融合在一起的蜀錦織造技藝,從紋樣設計、挑花結本到挽花工、織工合作生產,一直秉承古老的傳統。其後替代傳統織錦的有梭機械織機,其技藝原理與之相同。

蜀錦大多以經向彩條為基礎起彩,並彩條添花,其圖案繁華、織紋精細,配色典雅,獨具一格,是一種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多彩織錦。蜀錦質地堅韌而豐滿,紋樣風格秀麗,配色典雅不俗。蜀錦的品種繁多、傳統品種有雨絲錦、方方錦、鋪地錦,散花錦、浣花錦、民族錦、彩暈錦等等。


D1587729609155.jpeg


雨絲錦的特點是錦面用白色和其他色彩的經絲組成,色絡由粗漸細,白經由細漸粗,交替過渡,形成色白相間,呈現明亮對比的絲絲雨條狀,雨條上再飾以各種花紋圖案,粗細勻稱、既調和了對比強烈的色彩,又突出了彩條間的花紋,具有烘雲托月的藝術效果,給人以一種輕快而舒適的韻律感。

方錦的特點是緞地緯浮花,再單一地色上,以彩色經緯線配以等距不同色彩的方格,方格內飾以不同色彩的圓形或橢圓形的古樸典雅的花紋圖案,如梅鵲爭春、鳳穿牡丹、望江樓、百花潭等。

鋪地錦又稱「錦上添花」,其特點是在緞紋組織上用幾何紋樣或細小的花紋鋪滿地子,再在花紋上嵌織大朵花卉(有的加嵌金線),如寶相花等。色彩豐富、層次分明,顯得格外富麗堂皇。

散花錦的特點是花紋佈滿錦地,常見的圖案有如意牡丹、瑞草雲鶴、百鳥朝鳳、五穀豐登、龍爪菊、雲雁等,富於濃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風格。

浣花錦又稱花錦,它是由古代名錦「落花流水錦」發展而來的,傳說唐代卜居成都浣花溪的貴婦人根據溪水蕩漾的變化而設計的花紋,而且在錦織成後,多數在錦江上游溪水潭內洗滌,故名。

民族錦一般採用多色彩條嵌入金銀絲織成,多用於民族服飾,故名。其特點是錦面上的圖案從經緯線交織中顯現出自然光彩,富有光澤。常見的圖案有團花、葵花、「萬」字「e」「壽」字等。彩暈錦的特點是織紋華貴相映,明暗匹配,層次分明,並以色暈過渡,花紋絢麗多彩,別具一格。


D1587729609127.png



編輯:Khai



瀏覽次數:2585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