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捌】甘肅花兒

發佈日期:2020 年 08 月 20 日 12:20
  • 分享至:

「甘肅花兒」-- 流行於甘肅、青海、寧夏等廣大地 區的一種方言山歌,是當地人民的口頭文學形式之一。

曲調具有濃郁的抒情性,演唱時用臨夏方言,有濃郁的 地方氣息。「花兒」唱詞和曲調分「河州花兒」和「蓮 花山花兒」兩大類。唱詞浩繁,文學藝術價值較高,被 人們稱為西北之魂。

2009 年 9 月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 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國家級非物質文 化遺產「甘肅花兒」,獲准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 表作名錄。

花兒其實是學術界的一種叫法,當地人叫做「漫花 兒」,更準確地說叫「漫花」,由於當地發音多帶「兒」 音,所以「漫花」外人聽起來就是「漫花兒」了。從叫 法上就道出了「花兒」的關鍵在於「漫」,與我們常說 的「漫談」有異曲同工之妙。到了「花兒會」這天,青 年男女就會背上乾糧,到附近的山中去「漫花兒」,類

似其他地方的趕廟會或踏青。他們以歌會友,或單打獨唱,或一問一答, 互相對唱,總之不拘泥於任何形式,非常自由而「散漫」,所以叫做「漫 花兒」 根據「花兒」的發源地,

「甘肅花兒」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河州花兒」,發源於河州地區,大致相當於甘肅省臨夏 回族自治州轄域,遍及臨洮、康樂、和政、廣河、永靖、夏河等縣,有 的流傳到寧夏。

第二類叫「洮岷花兒」,在洮岷地區,即甘肅省的臨潭、岷縣、卓 尼一帶。

第三類是「西寧花兒」,發源於西寧地區,即青海省的西寧、湟源、 貴德、樂都、循化一帶。

花兒曲調多稱「令」,有大令、小令之分。大令旋律悠長、結構清晰, 大多用真假聲相結合的方法演唱,如河州大令《上去高山望平川》。小 令節奏規整,樂段結構內變化較多,旋律受小調影響較多,多用真聲演唱, 如《一對白鴿子》。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花兒以愛情為主線,廣泛地展現著各個時期 的社會生活,多側面地反映著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和願望。不但在藝術 上達到了較高的表現水準,也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珍貴的史料性。基本 內容可分為情歌、生活歌和本子歌。情歌是花兒的主體,藝術水準高超, 充滿思想激情,集中了歷代人民群眾的天才智慧,是花兒中最動人、最 精彩、最豐富的部分,產生的時代遠,流傳的時間長,有著多方面的價值。 生活歌主要指的是情歌之外的反映人們社會生活內容的花兒,它可說是 情歌的副產品,但從發展的趨勢看,前景是相當廣闊的,人們正在用花 兒的形式,表現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甘肅花兒」不僅是一種表演藝術, 科學的研究也是非遺保護工作的一個重 要方面,這早已在學界得到了公認。遺 產確是歷史的、過去的,但我們還要看 到它的變化和發展。「甘肅花兒」是多 民族共同創造、共同享用的很有特點的 民歌,它的文學價值、歷史價值、社會 價值倍受研究家青睞。


1111.png


編輯:Khai



瀏覽次數:6713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