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張伯禮:不同的位置、氣候條件新冠肺炎症候不同

發佈日期:2020 年 08 月 21 日 16:40
  • 分享至:

一場“醫學盛會”在滬舉行。

  8月21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主辦,大專家.COM承辦的2020北京健康大會·醫生雲論壇在上海市松江區舉行。鐘南山、樊代明、張伯禮、陳君石、曾溢滔等二十餘位院士,以及百餘位行業權威人士與嘉賓領導,圍繞後疫情時代的醫學發展和健康管理策略展開討論。

  回憶起剛到武漢時的場景,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嚴格的隔離加上普遍服用中藥,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控制了病情的發展。當時,邀請團隊編撰新冠肺炎中醫藥學調查表,買了一百台手機,發給醫生做調查。最終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符合中醫中的“濕毒疫”。

  現場,張伯禮也針對疫情常態化防控分享了觀點,他認為,像武漢這種大規模的疫情大概不會暴發了,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多點散發和局部聚集性暴發可能存在。其中,早辯證、早診斷、早轉陰非常重要,這是一種常態化的模式。

  “不同地理位置,新冠肺炎症候也不同”

  張伯禮表示,中醫有3千多年發展歷史,其間,應對過大大小小的疫病有500多場。從先秦兩漢到宋元明清,歷史為中醫在文獻和藥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面對新的疫情,當代醫學關注於如何破解病毒的結構等問題,而中醫更加關注症候,需要見到病人。“一個個去看太慢了,我就邀請團隊編撰新冠肺炎中醫藥學調查表,在武漢時買了一百台手機,發給醫生做調查。”張伯禮稱,調查範圍覆蓋四個省、20家醫院、一千多名確診患者。最終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符合中醫中的“濕毒疫”——濕熱、毒、虛。

  張伯禮進一步介紹,濕毒疫的核心是濕和毒。“濕邪”特點為起病隱匿,症狀溫和;“毒邪”則表示病毒傳變迅速,病情險惡。疫病中往往夾雜風、寒、熱、濕等其它“邪氣”,並且根據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差異,症候也會不同。在人體表現上,此次新冠肺炎則表現為廣東加熱、上海加溫、青海加燥、武漢加寒等特點。

  “新冠病毒感染後第一周活躍度最強”

  中藥能不能治療新冠肺炎?經過在湖北省定點醫院觀察調查後,全國第一篇新冠肺炎中醫臨床研究論文於2月18日發表。張伯禮得出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是有效的,“它不僅可以縮短症狀的持續時間、改善肺部炎症、促進肺部藥物吸收,還能減小'輕轉重'概率。”

  “調查表出來以後,大家都很興奮,我們對疫病有了基本的把握。”張伯禮稱,調查表包含對病程、病理、症狀的分析,像一張網絡地圖似的,非常清晰。

  調查發現,病毒感染後第一周活躍度最強,如果第二週症狀平穩,80%的患者即可進入恢復期。患者在感染第5、6、7天時是關鍵節點,控制不好導致病情惡化,輕症可能會轉為危重症。

  張伯禮表示,中醫在各階段治療都有重要作用。“輕型和普通型症狀用中藥完全可治療,但也主張中西醫結合,做好CT、呼吸機、西藥的支持準備。”同時,中醫除了改善症狀,還能有效控制輕症轉為重症。經世界衛生組織認證,調查表中“輕轉重”的評價指標在全球範圍內被接受了。

  此外,張伯禮表示,重症期也強調“西醫為主,中醫為輔”的理念,中西醫結合療法也是患者在康復期的重要康復指南。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調查結果顯示,中西醫結合療法在改善肺炎症狀的同時,患者的生化指標、免疫功能在同步提升,心肺功能也在逐步改善。”張伯禮介紹道。

  “中醫有時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回憶起剛到武漢時的場景,張伯禮提到,那時主要的問題在於包括發熱的、留觀的、密接的、疑似的在內的“四類人員”擠在一起。

  “交叉感染很可怕,我們提出嚴格的隔離,必須要分開。” 張伯禮說,“但是分開了,當時沒有治療手段。所以我說,吃中藥。吃中藥以後可以延緩病情進展,也能給病人心理撫慰。在前線,看到了,可以知道病人的恐慌有多嚴重。”

  張伯禮指出,嚴格的隔離加上普遍服用中藥,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控制了病情的發展。2月初,“四類人員”中確診患者有80%;2月中旬,“四類人員”中確診患者降為30%;到了2月底,基本降到了10%以下。

  張伯禮表示,建方艙醫院之後,中醫要幫方艙,中藥要進方艙。在方艙醫院,撫慰是第一要義,治療是第二要義,給患者最大的關愛。同時,採用中醫綜合療法,包括湯藥、按摩、針灸等。

  “當時太冷了,裡面沒有空調,每個人都躺在床上。我說,必須讓你們起來,組織練太極拳、八段錦。後來發現,這一練,身份就轉換了,從被動治療到主動參與治療。病人的精氣神也有了。他們自己反映,練完以後疏通了,想吃東西了,病人間交流也多了,形成了非常好的氛圍。” 張伯禮透露。

  張伯禮提到,江夏方艙醫院接收的患者沒有一個轉成重症患者,方艙整體轉重率為2-5%。這樣一來,給定點醫院減輕了壓力。

  他認為,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療經驗是西醫為主,中醫為輔,但這個“為輔”有時候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張伯禮舉例道,有病人上了呼吸機,但是血氧飽和度上不去。這時候給生脈飲或者獨參湯,往往一兩天以後,血氧飽和度就平穩了,再慢慢地就能達標。此外,病人肺裡炎症比較重,用抗生素加一點痰熱清、熱毒寧。“中藥和西藥有協同作用,控制炎症的效果比較明顯。雖是輔助,但也力挽狂瀾。”他說。

  對於新冠肺炎恢復期的康復,說,恢復期的症狀還是比較重的,由此建立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西醫結合康復指南(第一版)》,包括呼吸訓練、中藥和西藥的治療、物理療法、精神撫慰等綜合方法。

  “特別是心理創傷,病好了,壓力很大,焦慮、抑鬱狀態都有。”張伯禮說,“早期干預和綜合康復治療效果更好。”

  “吃中藥的人往往復陽的少”

  張伯禮介紹道,“我們對已經上市的中成藥進行篩選,發現一批中成藥都有效。只要是治療感冒、咳嗽、肺炎的中成藥,對於新冠肺炎,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作用。大疫出良藥,針對蓮花清瘟膠囊、金花清感顆粒、血必淨注射液集中評價,經過法律程序,最後放到說明書裡面,提出為有效的藥物。同時有嚴格的三個方子,這三個方子在前線做過評價,療效確切。”

  “吃中藥的人往往復陽的少,因為中藥裡加了很多化痰、清痰、排痰的藥。” 張伯禮以中成藥宣肺敗毒顆粒舉例道,在武漢做的CT對照顯示,它的抗炎症作用非常突出,“該藥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和病毒侵入人體的關鍵蛋白都能對接上,並瞄準打掉,說明這個藥應該是有效的。”

  同時,張伯禮提到,該藥物可以調控286個關鍵靶標和21條通路,緩解細胞因子風暴,多靶點保護肺臟等,“是一個比較好的抗病毒藥物。”

  現場,張伯禮也針對疫情常態化防控分享了觀點,他認為,北京疫情給我們的啟迪是,像武漢這種大規模的疫情大概不會暴發了,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多點散發和局部聚集性暴發可能存在。其中,早辯證、早診斷、早轉陰非常重要,這是一種常態化的模式。

  中醫療治療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6月7日,國務院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總結了中醫醫療隊整建制接管定點醫院若干病區,中醫藥早期介入、全程參與、分類救治所取得的效果。” 張伯禮表示,“國際救援方面,中國專家也做了很多工作,我自己就參加了幾十場國際聯網活動介紹中醫藥抗疫經驗。 ”


編輯:Khai

來源:中新網



瀏覽次數:1357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