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地域文化系列】吳越文化 水韻江南

發佈日期:2020 年 07 月 17 日 11:19
  • 分享至:

D1587378689262.png


吳越文化又稱江浙文化,是漢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吳越文化區以太湖流域為中心,其範圍包括今上海、江蘇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

吳越文化又可細分為“吳文化”和“越文化”,兩者同源同出。 

吳越文化有其鮮明的標誌形式,如舟揖、農耕、印紋硬陶、土墩墓、懸棺葬以及好勇尚武、淫祀和斷髮文身,先秦典籍多有記載。從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路走來,歷經數千年的風雨同舟,吳越文化風采依舊。“吳文化”和“越文化”“同俗並土、同氣共俗”,逐漸在相互交融、激蕩、流變與集成中形成統一文化類型。

吳王闔閭都於姑蘇,越王勾踐都於會稽。早期吳越民眾以尚武逞勇為風氣,晉室南渡(即永嘉南渡)後士族文化的特質改變了吳越文化的審美取向,注入了“士族精神、書生氣質”,開始成為中國文化中精緻典雅的代表。


D1587378689263.png


唐代吳越經濟開始超過北方,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同時,原先北方地區文化在戰爭和多次少數民族短期統治中淡化,因此,吳越文化在保留了較多當地土著文化的同時又保留了較多的傳統中國文化。例如,吳語細軟優雅,有“吳儂軟語”的美稱;吳越飲食以香甜可口為特徵;吳越地區輩出文人墨客和科學家,古代狀元和現代中國院士中吳越人要占2/5。南宋以來,吳越文化愈發向精緻的方向生長,南宋和明朝吳越人開始趕超中原及北方,成為官場主流;隨著近代工商業的萌芽,吳越文化又平添了奢華之習。

吳越人性格外柔內剛,為人謙和,注重禮節。南北朝以後,隨著全國經濟重心南移,吳地成為中國古代科技的重要舞臺,在各個朝代中湧現出像沈括、祖沖之、徐光啟、徐霞客、葉天士、蒯祥這些能在天文、數學、物理、地學、醫藥與建築各門科學技術中代表國家水準的傑出專家。明清時代由於經濟重心在江南,吳越文化在全國中占了最重要位置,具有濃厚的書卷氣息,在明代,蘇州就出了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徐禎卿等四大才子;進入近代,江南經濟逐漸集中於上海。由於全國各地人的聚居,加以外來文化影響,文化的多樣性讓吳越文化開始形成以上海為中心。


D1587378689264.png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號六如居士,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祖籍涼州晉昌郡。明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

唐寅在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編輯:Khai



瀏覽次數:1907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