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中國系列】八角星紋彩陶豆

發佈日期:2022 年 11 月 24 日 15:27
  • 分享至:


八角星紋彩陶豆。豆,為古代的一種盛食器皿,形似高足盤,或有蓋,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出現,盛行於商周。新石器時代的豆多為陶豆,並為許多文化類型的居民所通用。此件八角星紋彩陶豆,是大汶口文化先民使用的盛食器,出土於山東泰安,現藏山東省博物館。

八角星紋彩陶豆,口頸26釐米,足徑14.5釐米,通高28.4釐米;泥質紅陶,豆盤為圓唇斜口、深腹,喇叭形高圈足;腹和圈足部位塗抹了一層深紅色陶衣,斜口沿面繪白色彩地,其上用褐、紅等彩色繪出半月形與若干分隔號段相間組成的圖案,腹部用白彩在深紅色陶衣之上繪五個方心八角星狀紋樣,各八角星之間同樣用兩列白彩分隔號段間隔;圈足部位繪兩圈褐色彩帶,彩帶之上用白彩繪貝形紋樣。這是一件典型的大汶口文化彩陶器。

關於彩繪八角星紋,在安鄉湯家崗出土白陶盤和淩家灘文化中的玉鷹上也刻有類似的紋飾。有學者認為這類紋飾有表現光芒四射的太陽,四射的八角也寓意著無際的天空,中間的方形象徵著大地,取天圓地方之意,表現出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和天地自然的敬仰。陶豆上的八角星紋,更能顯示陶豆原始魅力,它或是星星,或為某種觀念形態的符號化,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卻又縈繞盤旋於腦海。彩陶是我們研究上古社會歷史、文化、藝術、經濟的重要標本,八角星紋也像許許多多遠古之謎一樣,有待我們進一步解讀。



瀏覽次數:747


蓮花時報



 

100期-up-UP01-03.jpg

100期-07.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