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十一火箭”)在我國海域,以“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系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長十一火箭已連續取得10次陸地發射和3次海上發射圓滿成功,創造了十三連勝的佳績。
我國唯一一型陸海通用發射的固體運載火箭
長十一火箭是新一代固體運載火箭,也是我國唯一一型陸海通用發射的固體運載火箭,以“快響利箭”著稱,具有“快速、便捷、靈活”的特徵,技術成熟、準備與操作快速等優勢。
2019年6月5日,長十一火箭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發射技術試驗。這次發射不僅首次全面驗證了海上發射試驗流程,填補我國火箭進入空間能力的空白,還讓長十一火箭創下了11個“第一”:第一型海上發射的火箭、第一型無依托發射的火箭、第一型無線測發控發射的火箭、第一型智能安控的火箭、第一型動態瞄準、動態發射的火箭……
史嘯攝
2020年9月15日,長十一火箭成功將9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完成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任務。這次發射,長十一火箭研製團隊攻克了發射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多項關鍵技術,特別是為了達到首次海上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運載能力要求,型號隊伍改變了衛星支架傳統的鋁合金蒙皮桁條結構,採用複合材料衛星支架,在滿足剛度強度的前提下為火箭減重,提昇運載能力。
此次,長十一火箭進行了以一級更換新型伺服機構為代表的多項技術改進,提高了火箭的測試覆蓋性和可維護性,發射操作更為簡捷。本次發射船航程約500km,進一步拓展了海射的機動範圍,提高了任務適應性。
我國首次實現“一體化”的火箭型號
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十一火箭是我國首次實現火箭總裝、測試、出港、發射一體化的火箭型號。
火箭院長十一火箭副總設計師張鳴介紹,近年來,我國尖端科學試驗衛星的發射需求越來越迫切。這些衛星雖然體積不大,但技術複雜,使命重大,加上突發自然災害等應急任務的需求,都催生著快速響應航天技術的發展。
史嘯攝
“快響利箭”長十一火箭承擔起快速機動發射應急衛星的重任。張鳴介紹,相對於液體火箭,長十一火箭最大的優點就是“快”。液體運載火箭發射前,需要在發射場經歷總裝、轉場、測試、加註推進劑等程序,大約20天才能“履約”,且對發射工位保障依賴性更強。而固體運載火箭的推進劑早已實現預包裝,不僅可以長期貯存,而且免去燃料加註等流程,實現整箭出廠,到發射場後只需完成星箭對接和測試即可轉場執行任務。
長十一火箭在固體運載火箭產業基地完成總裝總測後,隨即轉運至港口,可在一天內完成轉運上發射船,之後進行全系統合練,然後航行至預定發射海域後即可完成發射,共計約三到四天時間。
火箭院長十一火箭總體設計師董曉彬介紹,發射週期越短,意味著快速反應能力越強。長十一火箭採用移動測試發射平台,獨立完成火箭轉場、衛星環境保障和快速測試發射,對發射場依賴程度低,這為火箭密集、快速發射提供了可能。
與此同時,為了火箭更快響應,長十一火箭研製團隊對全箭電氣系統採用了一體化、集成化、智能化設計,大幅提升可靠性的同時精簡了發射測試準備時間。再加上靈活通用、快速集成的星箭對接等先進技術,素有“巡天急先鋒”的美譽。
定制發射太空“專車、班車、順風車”
隨著型號技術成熟度不斷提高,長十一火箭年發射能力不斷提升,目前已具備年10發的生產能力,履約發射能力正穩步提高。
史嘯攝
長十一火箭還在商業發射領域,創造性地推出了“太空專車”“太空班車”“太空順風車”三種發射服務模式。太空專車可為單一用戶提供定制化運載發射服務;太空班車突出定期發射,給商業衛星等用戶提供定期搭載的機會;太空順風車為主星提供定制化發射服務的同時還有剩餘運載能力的前提下,可以搭載符合軌道、重量等要求的其他衛星載荷,實現多任務間經濟高效地兼顧。
2022年,長十一火箭已經拉開密集發射的大幕,全年總計安排了5—8次發射任務,其中海上發射任務1-3次,將創造年度發射數量的新紀錄。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