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著力提升治理體係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澳門回歸祖國21週年觀察與思考之二

發佈日期:2020 年 12 月 22 日 11:17
  • 分享至: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日前在特區立法會發表題為《強基固本,迎難而進》的2021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他表示,澳門特區政府將努力開創特區發展新局面,將著力落實八個方面的主要施政任務。

“有序推進公共行政改革”是其中之一,賀一誠說,澳門要善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特區發展中的問題和難題,推進法治化治理。

提升公共治理水平,是本屆政府施政的根本工作,當中最重要、最優先的就是深化公共行政改革。

澳門深化公共行政改革大幕拉開

澳門回歸祖國以後,特區政府進行了一系列公共行政改革,在市民服務、人員管理、組織運作和製度革新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成就。

社會在發展,改革沒有停止。賀一誠強調,公務員不應只是精兵簡政,還須簡政放權。他指出,現時澳門局級部門太多,提倡實行“大部製”。

在澳門第五屆特區政府上任後,深化公共行政改革的大幕正式拉開,按照行政長官制定的“先立後破”的方針,對部門架構進行重整,以提升政府管治效能和服務水平。

10月27日,行政法規《環境保護局的組織及運作》宣布撤銷能源發展辦公室,該辦自2021年元旦起併入環保局,原有人員將以行政任用合同方式轉入環保局,並保持其原有職務的法律狀況。

根據修改後的《環保局組織法》規定,明年1月1日起,環境保護局將增設能源發展及管理廳,負責策略研究能源政策及產品的發展,推動、協調及跟進能源業發展和監察行業的公共服務專營公司活動。

而為配合《建築廢料管理制度》,2021年1月1日起,將賦予環保局徵收費用的職權,達至便民目的並配合電子政務的發展。

澳門特區政府環保局局長譚偉文表示,未來兩部門合併後共有342人,他相信會“1+1一定大於2”,未來將會橫向調動人手,以舒緩人手緊張部門壓力。譚偉文相信部門合併後會達至互補效果,尤其在未來推動節能減排方面更理想。

2020年是第五屆澳門特區政府的開局之年。在製定本年度《施政報告》時,特意將推進行政改革及提升治理水平列為年度重點。

在行政長官賀一誠發表2020年度《施政報告》後,特區政府便全面收集公共部門的資料進行分析,按照行政長官制定的“先立後破”方針,在梳理部門職能和權責關係的前提下,制定公共行政改革的整體計劃,確定改革的項目、階段、落實期限及效果。

根據首階段的架構重組規劃,澳門特區政府擬將下列部門機構進行撤銷合併。將政府發言人辦公室職能併入新聞局;將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職能併入旅遊局;將政府總部輔助部門與禮賓公關外事辦公室合併為政府總部事務局;將經濟局與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澳門電貿股份有限公司合併為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將能源業發展辦公室的職能併入環境保護局; 將教育暨青年局與高等教育局合併。

針對此次部門架構重組,賀一誠曾表示,公共行政改革不能停留在過去那種翻來覆去的部門分分合合,必須進行部門功能性的整合,借助新的信息技術和手段,運用大數據,打造“數字政府”。

賀一誠說,首階段改革重點是理順公共行政授權體質,完善政府組織法體系,以法律的形式明確政府不同層級的部門職權;加強司級機構決策和監督職能,優化部門架構設置,考慮先行整合經濟、旅遊、教育、新聞等部門。

架構重整作為本屆澳門政府公共行政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自提出以來便廣受關注。此舉並非由本屆政府開始的,在前幾屆政府的公共行政改革中也有過相關調整。例如,2017年澳門特區政府曾設立“公共行政改革統籌委員會”,該部門其中一項職權就是調整公共行政的職能與組織架構及優化行政流程和運作。

但由於部門重組涉及到人員安排及職級職別調整等問題,相關工作推進緩慢,未能在短期內形成一定規模的影響,所以本屆政府決心繼續對政府架構進行優化,“精兵簡政”提升政府治理和服務水平。

治理現代化首先是治理的法治化

澳門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兼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認為,澳門特別行政區作為國家發展全局的重要組成,特區治理的提升更是實現國家治理體係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

葉桂平指出,治理現代化的核心內涵包含了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兩方面內容,兩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廢。一般來說,治理現代化首先是治理的法治化,對此需不斷完善依法治澳的製度體系,提高法治能力和效率,提升法治促進特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效能。其次,深入推進公共行政改革,樹立全週期管理意識,以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手段,結合城市發展特點和規律構建好常態管理與應急管理相結合的治理體系。最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做好頂層設計、基層支撐與中層承接,建設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參與良性互動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葉桂平強調,切實做到以上幾點,方可推進澳門特區治理邁向現代化的康莊大道。

澳門城市大學課程主任王心表示,澳門治理體系的構成具體而言包含政治體制、民生保障體系和應急管理體系。在進一步完善澳門特區治理體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路徑上,關鍵要堅持兩個方面:一是堅持創新意識。要豐富“一國兩制”新實踐,發展“橫琴”新模式,加強培養創新人才;二是堅持循環理念。

首先,社會治理體係是開放的,必須與外部系統不斷進行“輸入”與“輸出”的能量交換,才能避免社會治理的體系僵化,因此特區政府應引入多元化評估主體,形成內部外部雙循環評估體系,助力政府提升現代化治理效能。其次,促進產業適度多元,形成經濟產業循環,增強社會經濟抗風險能力。再次,推動與灣區教育合作,形成科教循環,共建科研教育平台,建立人才公用機制。最後,以居民為中心,形成民生循環,特區政府應不斷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加強民防協調作用、完善城市聯動機制、提升應急治理能力,降低居民在重大突發事件中的生命財產風險,並在短期內能夠有效緩解重大突發事件所帶來的就業、應急物資等壓力,在中長期內建立更為完善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住房保障供應體系和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等。民生循環體系的健康運行構成了經濟社會良性運行軌道的基石。

增強人民幸福感是社會治理的根本目的

澳門城市大學課程主任李洪江認為,服務居民是特區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心,住房保障與城市規劃是構成民生保障體系現代化的基礎。特區政府依據澳門經濟發展模式、社會實際情況,以及粵澳區域合作的發展需要,於近期接連出台了《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和《夾心階層住房方案》諮詢文本,顯示了特區政府對推進都市更新和提升居民居住問題的迫切之心。需要指出,法治化是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特徵,無論是城市總體規劃,還是夾心階層住房方案,澳門特區政府都要通過法律途徑,依照法定的程序開展,既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也有利之後具體內容的推進。

澳門城市大學課程主任林德欽認為,改善民生、增強人民幸福感是社會治理的根本目的。回歸以來澳門民生指數數據顯示,居民在社會保障、食品安全和文化教育方面滿意度頗高,且對備受關注的居住、交通與醫療方面的滿意度不斷提升。並且,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特區政府先後在民生方面實施兩輪經濟援助政策,推出一系列減免稅費、紓解民困和扶持中小企業的措施,並因應疫情狀況的變化及時調整和優化通關方案,在保障居民健康和提振經濟方面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來源:人民網


瀏覽次數:1493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