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加碼科創產業!積極推動大灣區多領域合作

發佈日期:2023 年 03 月 20 日 21:17
  • 分享至:

7f14ab27600637d2556f1041773e50a5.jpeg


近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拜訪國家科學技術部,並出席特區政府與國家科學技術部簽署有關加快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合作協議的儀式。李家超表示,科技創新是香港其中一個最積極、最主動發展的領域,香港正全力發展科創,不斷為經濟注入新動能。香港特區政府在最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用大量篇幅聚焦科技創新,力求推動經濟朝高質量方向發展,並點出了數字經濟、第三代互聯網(Web3)及構建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三大發展重點。

如今,香港創業氣氛漸濃。根據香港投資推廣署向證券時報記者提供的數據,截至目前香港已經擁有超過800家金融科技公司及超過3700家初創企業,超過10家「獨角獸」(估值逾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在香港建立總部,涵蓋先進製造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生物醫藥、物流科技等領域。

種種跡象表明,香港試圖在傳統金融、地產等支柱產業之外,拓展新的增長動力——科技創新。

特區政府去年底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明確科創發展的四大方向並提出八大重點策略,為未來5至10年的香港科創發展制定清晰的發展路徑和系統的戰略規劃,引領香港實現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

香港期待,這座城市可以孕育出更多的大疆與商湯。

香港積極打造科創中心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智能製造部楊浩坤是近幾年香港創業潮的親歷者、見證者和推動者。

2019年,楊浩坤在香港城市大學從事博士後工作,主攻金屬新材料方向的研究,恰巧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招聘新材料領域的專家,「香港本地培養的金屬材料方向人才比較少,所以生產力促進局近幾年招聘了不少行業專家和顧問,包括人工智能、機器人、環保、生物科技等方向。」楊浩坤告訴記者。

楊浩坤稱,生產力促進局主要工作就是幫香港本地企業解決技術方面難點。「之前香港本地有家企業,客戶找他們想做電子散熱器的外殼,外殼有兩個作用,一是保護電子器件,二是散熱。但現有壓鑄鋁合金原材料達不到高散熱性要求,且產品良率很低。而我在與企業交流的過程中,發現我們之前有一個類似的研發項目,關於應用於電子產品的鋁合金和鎂合金壓鑄技術,剛好可以幫助他們解決生產問題。目前該企業已經開始嘗試採用生產力促進局開發的材料生產電子散熱器外殼。」

在楊浩坤看來,香港目前的創業氛圍非常濃厚,不僅得到政府的財力支持,而且逐漸從基礎性研發轉向產品應用落地。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也積極邀請內地創客人才來香港發展。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向記者表示,預計今年將有多條智能生產線在香港投入運作,涵蓋食品、醫藥、新材料等行業,繼續推動香港工業發展。

為打造國際科創中心,特區政府還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擔任董事會主席。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將管理在未來基金下設立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新成立的共同投資基金。

具體來看,香港增長組合基金規模220億港元,大灣區投資基金50億港元,策略性創科基金50億港元,共同投資基金300億港元。其中,策略性創科基金主要用於投資對香港具有戰略價值的科技企業級項目,大灣區投資基金主要用於資助灣區內能為香港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的不同行業的科創企業,共同投資基金則主要用於吸引企業來港投資和發展。

據香港投資推廣署向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香港已經擁有超過800家金融科技公司及超過3700家初創企業,有超過10家「獨角獸」在香港建立總部。而在2015年,香港的初創企業數量只有約1000家。香港的創業環境明顯轉好。

特區政府早已意識到,在蓬勃發展的金融、地產、貿易及旅遊等傳統產業之外,需要挖掘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令經濟結構更加多元化的同時,也為年輕人創造更多的創業機會。比如前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多次在公開場合明確支持香港科創企業發展是她任期內的施政重點之一。

2022年李家超出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隨後公佈了《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到2032年研發支出佔本地生產總值比重從目前的0.99%提升至2%,初創企業數增至約7000家,創科產業從業人員從4.5萬余人增至不少於10萬人,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提升至5%……一系列量化指標,讓香港創科界人士看到了特區政府破解創科發展痛點、加快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決心。此外,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里,用大量篇幅聚焦科技創新,力求推動經濟朝高質量方向發展。

自上而下的支持,給了市場和創業者信心。

推動與大灣區多領域合作

香港投資推廣署初創企業高級經理呂縉勇稱,過去五六年,特區政府提供了超1500億港元基金,投資於初創企業。

但香港各大高校大量的科研成果,卻往往被束之高閣,未能成功轉化。

為此,特區政府推出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支持大學成立初創團隊,將其研發成果商品化,從而創造經濟價值。為進一步推動研發成果落地,特區政府給每所大學的資助額倍增至1600萬港元。

此外,特區政府設立了「香港科技園」和「數碼港」兩個科技產業園區,科技公司可以低成本入駐產業園區內的孵化器,政府提供租金補貼、財政補助等,幫助初創企業進行科技成果落地和商業轉化。

針對一些硬科技企業和高端製造業,香港設立先進製造中心,初創企業可以先在香港進行小規模的原型製造和測試,待生意模型跑通後,再到內地進行大規模的生產製造。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AI人工智能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我們正在和周大福合作,這邊做AI系統研發,應用落地在廣州。利用AI人工智能技術對周大福整個生產流程進行優化設計,合理制定生產週期、庫存等指標,再確定產量,進行整個供應鏈的管理。」

而作為科研技術的策源地,香港各大高校也主動出擊,積極擁抱大灣區的合作。3月8日,由香港城市大學牽頭帶領其他香港院校的多個科創項目集中亮相「深圳創投日」走進坪山的活動,吉娜思生物、華港龍生物等團隊進行了「HKTech300」創業項目專場路演。

「HKTech300」是香港城市大學在2021年推出的創新創業培育計劃,推動研究成果及知識產權轉化為實際應用。迄今已有超過1300人參加了培訓,超過110家初創公司獲得最高100萬港元天使基金投資。

華港龍生物科技就拿到了「HKTech300」計劃的種子和天使基金,公司創始人伍子龍告訴記者,團隊的冰凍微針研發成果已在全世界權威的科學期刊之一《自然·生物醫學工程》發表,他希望能在深圳實現產業化落地,如果坪山、河套地區或者前海等地能有配套的實驗室、CDMO(合同研發生產組織)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源集聚,也期待能得到更多內地的資金支持或者產業資本的關注。

伍子龍表示,內地擁有相對完善的醫藥醫療器械審批法規制度、產業鏈和眾多早期項目的投資人,與香港高校豐富的高技術研發人才及港交所上市制度形成很好的互補。

「當下最需要配套生產一種便於攜帶的低溫冷凍醫用冰箱。」伍子龍說,「我們用冰凍微針技術遞送胰島素,能有效解決傳統胰島素注射給藥的諸多痛點。也可以聯合內地藥企,打造一款創新的微創胰島素產品,讓整條產業鏈國產化,減低供應鏈穩定性風險。」

這是香港創業團隊和香港高校首次組團參加創投日活動,這樣的兩地互動只是個開始,期待未來更多項目落地,跑出深港科創合作的加速度。

正如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謝智剛所言,通過深港協同和「有為政府」、「有為市場」的高效助力,再加上兩地科創園區互動、兩地專項基金支持,一個長期展示科創成果的交易會,相信一定能孵化出一大批科創「獨角獸」,為深港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注入新動力。


瀏覽次數:639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