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廣州·粵韻丨宋始建藏書樓集納學識 今千間圖書館全城共讀

發佈日期:2022 年 12 月 28 日 15:56
  • 分享至:

https://oss.gzdaily.cn/site2/pad/pic/2022-12/28/372e6d56-03db-419f-b412-b7529af37cc7.jpg.2


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座座古老而滄桑的藏書樓,曾經延續著廣州燦爛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也為後人照亮了探尋根與源的腳步。一百一十年前,廣州第一間公立公共圖書館在廣雅書局藏書樓舊址開館,“天下好書,當與天下人公之”,從此少數人才能享用的舊式藏書樓,對平民讀者打開大門。走進圖書館就走進了這座城市的靈魂深處,觸摸到最古老的城市文化記憶。


https://oss.gzdaily.cn/site2/pad/pic/2022-12/28/096e9cf1-50af-4317-b105-faab8c3e5a78.jpg.2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文德路分館航拍圖。


●書香脈脈學宮藏

廣州最早藏書樓始於南宋明代藏書家多為學者

從中山四路蜿蜒至沿江中路,自北向南的文德路儘管不如旁邊的北京路聲名響亮,卻仿如文質彬彬的儒生,在史海鉤沉裡矢志不渝地堅守油墨書香,廣州最早的藏書樓和公立圖書館皆誕生於此。

走進文德路81號的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北館(少兒部),但見古樹參天,林木蔭蔽,全無大都市的喧鬧塵囂。館內番山亭前一副對聯“崇廣府千年道統,接學宮一脈書香”,道出了此地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北宋紹聖年間,此地建起了廣府學宮,經多次擴建,成為“嶺南第一儒林”。宋代,借印刷術之力,人們已可以大批量印刷圖書典籍。當時的官學、書院若能得到皇帝頒賜的標準印本,那是莫大的榮耀,都會建禦書閣(樓)予以珍藏,並供士子們借閱。據明大儒黃佐負責編撰的《廣東通志》記載,廣府學宮禦書閣建於南宋乾道三年(1167),這是有文字記載的廣州最早的藏書樓。

“廣東藏書樓的興起和發展是從明初開始的。”中山圖書館原副館長、廣東地方文獻中心主任倪俊明告訴記者,明代,廣東經濟長足發展,文化也隨之興盛。洪武八年(1375),朝廷詔令各地設立社學,其後廣東的書院蓬勃興起,這都為藏書提供了基礎。明代廣東藏書家多為學者,邱浚的石室、黃佐的寶書樓、梁儲的奎翰樓、梁朝鐘的吼閣,都是明代廣州赫赫有名的藏書樓。其中,黃佐被認為是繼丘浚、陳獻章之後,嶺南儒學的又一位集大成者,家中“寶書樓”收藏各類書籍之多,為嶺南之冠。不少士子慕名而來,聽他講學。黃佐門下歐大任、梁有譽、黎民表、吳旦、李時行五位嶺南詩人重開南園詩社,人稱“南園後五先生”。後來,人們在南社遺墟上(今文德路62號)建抗風軒,祀南園前後五先生。這些藏書樓都遵循一個原則:以藏為主,不對公眾開放。當時大名鼎鼎的江南“天一閣”規定“代不分書,書不出閣”,即子孫不得無故開門入閣,更不得私領親友入閣。數百年間,有幸看過天一閣藏書的,不過黃宗羲等寥寥十餘位大學者。

●斯樓不朽是藏書

清代湧現眾多全國聞名藏書樓開明分享藏書開風氣之先

從清代中葉開始,廣東對文獻圖籍的收藏迅速崛起,全國矚目。到了清末民初,重要的藏書樓達數十座,藏家數百人,以收藏精、規模大而聞名,其中最著名的有潘仕成的海山仙館、孔廣陶的嶽雪樓(三十三萬卷樓)、伍崇曜的粵雅堂、康有為的萬木草堂,並稱四大藏書樓。

钜賈嗜書成癖,耗钜資刻書藏書傳後世

19世紀上半葉,廣州讀書人在全城最嚮往的地方應該就是從太平沙到白鵝潭的那段江堤。太平沙矗立著一座密藏了三十多萬卷珍貴典籍的嶽雪樓。

嶽雪樓抄錄的《四庫全書》,選抄的是外間並無傳世的“四庫未傳本”和“永樂大典本”;它收藏的珍貴書畫,集納了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唐拓《雲麾將軍李元秀碑》、宋拓漢《禮器碑》、宋拓唐《九成宮醴泉銘》等稀有真跡;而岳雪樓最知名的藏書,則是清初皇宮內府刻印的《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據學者吳丹青的研究,這套書有一萬卷之多,是嶽雪樓的主人、大鹽商孔廣陶花費钜資,從皇宮大內悄悄運出來的。

從太平沙往西,沿著江邊走到白鵝潭,便是有“美酒千壺書萬卷”之稱的粵雅堂,主人是當時廣州首富伍秉鑒的兒子伍崇曜,搶救了無數珍本善本。

伍崇曜與學者譚瑩攜手耗時近30年出版的《粵雅堂叢書》多達千餘卷,包羅了唐、宋、元、明、清上百種文獻。據多名學者研究,《粵雅堂叢書》是清末最有影響力的堂皇巨著之一,而其得以問世的背後,是一個商人和一個學者要將廣東重要著述“悉數納入”,並傳之後世的殷切心情。

海山仙館叢書將西方著作納入諸子文集

荔枝灣畔曾有“嶺南第一名園”——海山仙館,西關富商潘仕成在此刊印的叢書包含了大量科技新學著作,獨領全國風氣之先。《海山仙館叢書》仍按傳統的“經、史、子、集”來分類,最大的亮點在“子部”。潘仕成眼裡的“諸子”,除了中國歷代先賢之外,還包括了古希臘和歐洲文藝復興後的學術巨匠。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測量法義》,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的《同文指算》《寰容教義》,英國醫生合信所著、開廣州西醫治療之先的《全體新論》,德國傳教士湯若望介紹火器製造的巨著《火攻挈要》等,全都納入了叢書的“子部”。

據學者統計,《海山仙館叢書》近500卷,其中新學書籍就占了近四分之一,在當時,這在全國都是絕無僅有的。


https://oss.gzdaily.cn/site2/pad/pic/2022-12/28/a2d7041f-adba-4ba0-85be-1daf15560c15.jpg.2

萬木草堂曾是清末廣州四大藏書樓之一。


萬木草堂數萬卷藏書由學生自主管理

萬木草堂的藏書,一大部分是康有為從南海故宅搬來的。此外,康有為還不惜重金,大量購買西學書籍。

據學人統計,上海江南製造局所翻譯的西學書籍,三十年間才售出約12000本,其中康有為一人就買了3000本。有別於其他三家私家藏書樓,萬木草堂圖書的借閱者是學生,管理者也是學生,因而已具有公共圖書館的色彩。

如今,四大藏書樓中還能找到舊址的,也只有萬木草堂了。1856年,粵雅堂在“十三行大火中”被付之一炬。孔家中落後,嶽雪樓的藏書漸漸散落,建築也逐漸破敗,最後被推倒了事。潘仕成晚年被抄家,海山仙館藏書也就隨之散落。戊戌之變後,萬木草堂藏書部分被焚,部分流散,只有部分後來又陸續回到康有為手中。

這一時期前後,廣州著名的藏書樓還有方功惠“碧琳琅館”,李文田“泰華樓”等。這些嗜書如命,為收藏圖書耗費钜資而在所不惜的藏書家,所藏之書在規模、數量、品質上都達到了當時全國一流水準,他們由此躋身於全國赫赫有名的私人藏書家之列。

●公共圖書館發軔

梁鼎芬創建廣州首個私人圖書館百年“中圖”串起近代嶺南文脈

近代以來,廣州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門戶,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下,大眾服務的公共圖書館逐漸發軔興起。

梁鼎芬“辦館為公”“捐書公藏”

從文德路拐入中山四路一路東行,有一條不到400米長的狹窄小巷,名為榨粉街。幾乎無人知曉,這裡曾有一座令李敖也心嚮往之的藏書樓——“葵霜閣”(現榨粉街93號),曾任末代皇帝帝師的梁鼎芬將它變成廣州首個對外開放的私人圖書館。梁鼎芬是個書癡,他的私人藏書亦達10餘萬卷。他主張“辦館為公”和“捐書公藏”,一生隨藏隨捐,堪稱嶺南捐書第一人。他還提出了“今書藏乃一府公物,非一人之私有;不借不如不藏,不讀不如不借”。1910年,梁鼎芬離京回粵。榨粉街是其世居之地。他將祖傳的“葵霜閣”藏書樓改名為“梁祠圖書館”,親定《梁祠圖書館章程》,勸人多抄書、多借書,並且銷售相當於借書證性質的“券”——每券價值銅幣四枚。

倪俊明感慨地說:“書要公開才有價值,但當時連皇家藏書樓都只有少數人才能借閱,私人藏家更是懷著立功立名的心態去藏書,遍訪珍本然後秘加收藏,別說外人,就連親戚都難得一見。然而,晚清以來,一方面,廣東藏書家受西學東漸的影響比較大,藏書開放的理念一旦萌芽,發展較為迅猛。他們認為學術乃天下之公器,不吝于向社會開放自家藏書,還刻印傳播,讓書籍起到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他們與江南、中原等地的藏書家、學者交往更為頻繁,不再偏居一隅,在全國的影響力也更大。”

1919年,梁鼎芬去世,梁氏後人遂將兩萬多冊藏全部捐給廣東省立圖書館(今中山圖書館),人們將梁啟超和梁鼎芬稱為我國近代開獻書之風的兩個人。“二梁”之後,廣東藏書家將自己的收藏捐獻給公眾的還有不少,如徐甘棠將其二萬餘卷藏書捐贈給嶺南大學圖書館,其中有不少珍本、孤本。黃蔭普將其藏書全部捐獻給中山圖書館等。

杜定友改造藏書樓對公眾開放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那些曾輝煌一時的藏書樓難避免毀於兵火、查抄或者家道中落的命運,但圖書館的理想仍頑強地開出美麗的花。

光緒十三年(1887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州西村廣雅書院設立“冠冕樓”,藏書共計2672部、43555冊。在此基礎上,1910年,他又在蜚聲四海的南園詩社舊地——抗風軒建廣雅書局藏書樓。宣統二年(1910年),廣東提學使沈曾桐命學務公所圖書科科長馮願以廣雅書局為基礎,籌辦廣東圖書館。半年後,廣雅書局廣東圖書館(簡稱廣東圖書館)在文明門外聚賢坊(今文德路62號)佈告開館,開始了從舊式藏書樓向新式圖書館、現代圖書館邁進的百年征程。

廣東省立圖書館建館之初,館藏包括廣雅書局和廣雅書院冠冕樓藏書,並收購了嶽雪樓抄本300餘種等。1922年,中國近現代圖書館事業奠基人之一、時任館長杜定友採用十進分類法對原有圖書重新分類編目,同時大力購買新書,公開閱覽,廣東省立圖書館逐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式圖書館。然而,杜定友的現代管理方式遭到了圖書館內前清遺老的反對。1923年3月,杜定友被免職。

圖書館先輩篳路藍縷奠定基礎

當“省館”(即廣東省立圖書館,下同)幾經周折,艱難發展的同時,與“省館”密切關聯、不可分割的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開始走上歷史舞臺。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及宣傳嶺南文化,廣州市政府決定向海外華僑募捐,興建一座“異乎前人,效法歐美的宏偉的圖書館”——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籌集募捐款折合毫銀近30萬元。圖書館選址在文德路廣府學宮內。1933年,歷時整整三載、由廣東建築師林克明設計的“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建成開放。數月後,“省館”併入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民國時期,‘省館’開辦廣雅書局印行所,刊印圖書典籍,延續文脈;創辦廣東省圖書館管理員養成所,培養新式圖書館人才;梁啟超的女兒梁思莊曾在這裡工作過,從事西文編目;史學大家羅香林也曾擔任過中山圖書館館長。”倪俊明說,當年幾乎所有的美術展覽都在省、市圖書館舉辦,圖書館在市民的美育教育方面也頗有作為。

此後數十年間,圖書館在時局動盪中幾次停辦。1937年,日軍持續轟炸廣州,館長羅香林努力保護館舍,轉移搶救珍貴文獻。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停辦,5萬餘冊珍籍被緊急轉移至廣西,後借與遷到粵北的廣東省立文理學院,到戰後才運回廣州,廣東最珍貴的一批文獻因此得以保全。1941年,杜定友在粵北複辦“省館”,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下徵集圖書,服務市民和中山大學學生;新中國成立前夕,杜定友帶領員工,到處收集文獻資料……在近代圖書館萌芽、發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先輩篳路藍縷,為廣州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1945年抗戰勝利後,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複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館名改為“廣州中山圖書館”。1955年5月,省館、市館正式合併為廣東省中山圖書館(以下簡稱“中圖”)。1988年,成立“中圖”分館——孫中山文獻館,2013年,孫中山文獻館改為中圖分館少兒部。它的門牌號碼是文德路81號,和它的“鄰居”——省圖舊址(文德路62號)相比,不僅完好地保存至今,而且至今依然開門納客,迎接著一批又一批熱愛書籍的人。


https://oss.gzdaily.cn/site2/pad/pic/2022-12/28/41e98150-a61d-4189-9ef9-0e501605162c.jpg.2

藍天白雲下的廣州圖書館,猶如巨型書卷,邀人閱讀。


●百年蛻變飲“頭啖湯”

“中圖”鎮館之寶親近市民

“廣圖”開春節不打烊先河

1981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文明路廣東貢院遺址籌建廣東省中山圖書館新館。1986年11月12日,新館落成揭幕,建築面積2.95萬平方米,為當時廣東一項規模最大的文化設施建設。2010年,文明路總館改擴建首期工程完成,2019年改擴建二期工程完成。


https://oss.gzdaily.cn/site2/pad/pic/2022-12/28/6aab0dc2-51af-4f9b-95b8-522045cadb76.jpg.2

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兩浙西路轉運司王玨刻元明遞修本《臨川先生文集》,藏於中山圖書館。


“中圖”珍貴古籍惠澤學人

近日,記者乘電梯來到“中圖”負二層,抵達“中圖”特藏部閱覽室。穿過電梯出口南側的防火門,便是“中圖”的“寶庫”——善本書庫。善本書庫的防盜系統與金庫相當,保證特定的溫度及濕度,館藏3000多種、43萬多冊(件)善本文獻就存放於此。記者經過特許進入善本書庫,特藏部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中圖”最“老”的古籍——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元明遞修本《臨川先生文集》,這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文集,經元明兩代遞修而成,是廣東省公藏單位現存的兩部宋版書之一。翻開這本已有800多年歷史的古書,墨蹟秀雅而清晰。

除此之外,中山圖書館最“寶貝”的是13世紀的《金剛經》。“這套《金剛經》可稱作是中圖的鎮館之寶之一!”據介紹,此書題記時間為元代,題記時間應遲於經版製成時間,該書可能成于金代。“這部《金剛經》是金元時期晉南民間單刻佛經,是目前海內外公藏中的孤本,對研究我國古代北方刻書、雕版印刷史和古代佛經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中圖”還藏有清代乾隆內府的“文源閣”四庫全書本《明史》,是今存為數不多的文源閣本。記者在館員協助下,還看到了嶽雪樓、萬木草堂的珍本善本,透過泛黃的紙頁,沉甸甸的前人智慧瞬間變得可以接近。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特藏文獻是“中圖”的鎮館之寶。從清代著名藏書家孔廣陶的嶽雪樓、梁鼎芬的葵霜閣、民國莫伯驥五十萬卷樓、徐信符的南州書樓的藏書到著名學者容庚、廣東現代著名作家秦牧,中山圖書館在百年間彙集了眾多嶺南文化名人、學術先賢的智慧結晶、無私捐助,是國內最具規模的廣東文獻和孫中山文獻收藏中心。

為了讓這些館藏寶貝最大限度盡其所用,在“中圖”特藏閱覽室內,讀者若有閱覽需要,只需按照借閱規定申請,便可參閱這些有數百年歷史的古書。借助“縮微文獻整理”技術,讀者不必去翻閱脆弱的古書原件,只需借助電腦或新版影印本,就能讀到這些珍貴的古籍文獻。而今,讀者更是可以使用手機、iPad享用“中圖”的館藏資料。


https://oss.gzdaily.cn/site2/pad/pic/2022-12/28/f589a2ea-f399-46d1-ab5e-1db19908cf3e.jpg.2

廣州圖書館,這樣的讀書時光太愜意了。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攝


“廣圖”春節“不打烊”便利市民

1982年1月2日,位於中山四路的廣州圖書館(星火燎原館)正式開館,結束了廣州市27年沒有市級公共圖書館的歷史。圖書館於當日下午2時起接待讀者,一天便有7000多人進館借閱書刊。

這一年春節期間,廣州圖書館照常開放,成為全國首家春節期間開放的公共圖書館,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窗外鞭炮聲聲室內書迷沉醉》,當年的報紙連續4天在頭版對此進行報導。改革開放初期的廣州圖書館敢為人先,開創性推出節假日開放、開架閱覽、敞開辦證等一系列便利服務措施。“這是書的海洋,沒有圍牆的大學。”廣州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陳鏗在那時就成了圖書館的常客,每個週末一早就去圖書館排隊,有時還帶上一天的乾糧。

轉型跨越

傳統圖書館轉型為公共文化空間

“廣圖”逾25項服務創全國領先紀錄

21世紀,“中圖”“廣圖”真正成了現代意義上的公共圖書館,其百年積澱最終得以全民共用、普惠大眾。2012年起,廣州市全面推進“圖書館之城”建設,尤其是廣州圖書館新館建成開放和地方公共圖書館立法為圖書館事業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

2012年12月,總投資達13億元的廣州圖書館遷址珠江新城,以“珠江邊上,美麗書籍”的形象屹立於花城廣場.廣州開通“羊城閱讀專線”,免費接載舊館讀者前往新館體驗。開館當日,《廣州日報》報導了市民去新“廣圖”“飲頭啖湯”的盛況。

2015年,《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頒佈施行。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教授程煥文回憶:《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對中國公共圖書館的立法作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貢獻,一個是“服務人口”,另外一個是“人均數量”。這兩個概念不僅後來被廣泛採用,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以下簡稱“公共圖書館法”)採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廣州圖書館作為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的中心館,2020年率先在全國建成中心館總分館體系,制定了統一標識及服務規範,廣州“圖書館之城”基本成形。


https://oss.gzdaily.cn/site2/pad/pic/2022-12/28/89a9a62b-cf02-4af7-ada5-4eb1e4de68a5.jpg.2

廣州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在整理書籍。(@視覺中國)


“廣圖”被譽為世界上最繁忙的圖書館

冬日陽光照耀在廣州圖書館通透的玻璃上,門口的讀者有序進館,中文圖書、外文圖書、文獻檢索……多個閱覽室大門洞開,有人拖著行李箱在書架間遊走,有人在鋪滿書本的課桌上埋首苦讀。館內所有公共區域均設置了無障礙設施,並設置了視障人士服務區,提供盲文書籍及配有視障人士專用設備的電腦。視障讀者高偉雄就在這裡“聽書”——借助科技實現無障礙閱讀。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市民開放式圖書館,10萬平方米的建築空間,總共提供了400萬冊圖書的開架容量,全部供讀者自由閱讀。

“圖書館百年前的建館初衷是‘開啟民智’,以書為中心;如今它早已成為面向全民、以人為中心的公共圖書館。”廣州圖書館館長方家忠認為,最樸實不過的兩個字概括百年蛻變,這就是“服務”。

開館40年來,廣州圖書館在全國圖書館界創下逾25項服務領先紀錄,包括率先實行圖書開架閱覽、率先敞開發放借書證、設立公共電腦圖書館、設立盲人電子閱覽室、率先實行免押金註冊等,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實現了圖書館行業跨上公益平等服務的新臺階。

自2014年起,廣州圖書館基本服務量居全國圖書館第一位,其中2018年8月5日僅1日即有超5萬讀者入館,創下國內城市公共圖書館單日入館人次的最高紀錄,廣州圖書館因此被譽為世界上最繁忙的圖書館。今年11月,廣州圖書館註冊讀者達244.1萬。


https://oss.gzdaily.cn/site2/pad/pic/2022-12/28/516595a6-2880-40bf-bb51-d6cc84496972.jpg.2

在讀書會上擴展視野。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 通訊員海宣攝(資料圖片)


從“以書為中心”轉型為“以人為中心”

廣州圖書館館長方家忠說,廣州市公共圖書館建設為公共文化服務樹立了典範,促使廣州的公共圖書館從僅提供借閱藏諮等基本服務的傳統圖書館,轉變為包含文獻與知識服務、文化與交流服務、數位網路服務等在內的多樣化公共文化服務,而城市公共圖書館也從“以書為中心”的傳統圖書館轉型為“以人為中心”的社會公共文化空間。

如今,廣州圖書館不僅是傳統的安靜讀書之所,而是結合了閱讀與交流的公共文化空間。這裡,有書,有詩,有畫,有花,有廣州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體味。就在12月,粵劇與廣東音樂講座、歐陽修詞選講、芥川龍之介《羅生門》讀書分享會、“我們的文化記憶”主題紀錄片展映、農村電影放映展……大大小小的講座幾乎每週末輪番登場,各類文化展覽更是讓人目不暇接,覆蓋文學藝術、考古實物、科技發明等各個領域。

“21世紀中國圖書館事業是從廣東開始的,其中最成功之處是公共圖書館理念,廣州圖書館在中國乃至世界公共圖書館歷史上樹立了一座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豐碑。”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教授程煥文評價道。

“千館之城”

截至2022年6月底,廣州市共有公共圖書館(分館)、服務點、自助圖書館1315個,全市12個區級以上圖書館均達到國家一級館水準,廣州已正式邁向“千館之城”。近日,《廣州市“圖書館之城”建設五年行動計畫(2022—2026)》正式印發。預計經過五年發展,廣州市將全面建成“圖書館之城”“智慧圖書館之城”和“閱讀之城”!

歷經百年風霜的圖書館,今天與讀者的距離最近。

“自幼束髮受書,中年執鞭教書,公餘握管著書,終身服役管書,愛書如命,視館若家。”——杜定友


來源:廣州日報


瀏覽次數:756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