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新局育新機粵港澳大灣區構建高質量開放新體系

發佈日期:2022 年 04 月 28 日 11:26
  • 分享至:


(本報綜合)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約人民幣12.6萬億元;25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鐵路運營里程近2500公里;“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蟬聯全球第二位……2017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香港親自見證《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的簽署,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啟動。經過近5年建設,5.6萬平方公里、覆蓋超8000萬人口的粵港澳大灣區向著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加速邁進。

創新環境開放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集群

一流灣區必須擁有一流的科創實力,粵港澳大灣區扛起“科技自立自強”的大旗,加速邁向全球頂級科創灣區。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以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契機,初步形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打造全球頂尖科創實力。同時,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牽引,以深圳光明科學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廣州南沙科學城等重點區域為主陣地,佈局建設了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此外,鵬城實驗室加快發展,實現人工智能算力全球領先;廣州實驗室掛牌建設,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展現硬核力量。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科創要素的共享和流通,對於構建粵港澳協同創新環境至關重要。大灣區內地城市廣開創新資源之門,推動大科學裝置、重點實驗室面向港澳和全球開放共享。其中,東莞散裂中子源已經有3台譜儀完成包括港澳地區在內的近500項用戶課題,其中港澳用戶佔比超過10%以上;10家廣東省實驗室、2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運行良好,集聚眾多國內外院士科學家以及港澳科研機構;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廣東省財政科技計劃落地實施,省、市科研項目財政資金跨境撥付超3億元,惠及十餘所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


图片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圖片來源:澳門大學網站)


經過多年深度融合發展,大灣區已探索形成“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轉化”的科技產業協同發展模式,大疆無人機、雲洲無人船等港澳重大科研成果在珠三角順利轉化落地,在人工智能、超高清視頻等領域培育形成一批新興產業集群,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制度規則開放加快打造營商環境“新標杆”

粵港澳大灣區具有“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獨特性,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要進一步緊密粵港澳三地合作,“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被擺在了重要位置。

商通則業興,業興則人和。廣東以“灣區通”工程為抓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廣東在CEPA框架下對港澳實施更短的負面清單,基本實現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港澳企業在法律、會計、建築等領域在內地投資營商享受國民待遇。港澳企業商事登記實現“一網通辦”,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1個工作日內辦結。此外,廣東推動制定首批“灣區標準”清單,涵蓋食品、粵菜等23個領域70項標準。

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需要資金活水灌溉,廣東攜手港澳持續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創新,推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深港通”、債券“南向通”、“跨境理財通”等措施落地實施,人民幣成為粵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結算貨幣。香港、澳門居民通過代理見證開立內地銀行個人賬戶超18萬戶,拓展銀聯港澳版“雲閃付”APP、微信和支付寶香港電子錢包等移動支付應用場景,大灣區居民享受跨境金融服務更加便利。

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人才,制定好更具吸引力、更有針對性的人才戰略,就是抓住了區域開放發展的未來。


图片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人才港


粵港澳大灣區在從業資格、人才保障等方面多管齊下。持續拓展職業資格認可、標準銜接範圍,在醫師、教師、導遊等8個領域,以單邊認可帶動雙向互認,3000多名港澳專業人士取得內地註冊執業資格;前海國際人才港、粵港澳大灣區(廣東)人才港陸續開港,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民生合作開放加快形成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

社會發展,民生為本。廣東攜手港澳著力推進民生合作,讓港澳居民來粵生活發展更加便利。

為了讓港澳居民更有“歸屬感”,居住方面,便利港澳居民在大灣區內地購房政策落地實施,豁免提供相關證明,且可按規定使用港澳銀行跨境按揭購房。教育方面,港澳居民及隨遷子女同等享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以及參加中高考的政策落地實施。

為了讓港澳居民更有“安全感”,醫療衛生方面,“港澳藥械通”試點實施,大灣區內地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可按規定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藥品和醫療器械。社會保障方面,“灣區社保通”政策落地,截至2021年底,港澳居民在粵參加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累計達27.92萬人次。


图片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


為了讓港澳居民更有“獲得感”,就業方面,取消港澳居民在內地就業許可審批,截至目前,在粵納入就業登記管理的港澳居民有8.5萬人。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政策落地,累計超過1000人次的港澳居民報考,首批獲錄取港澳居民已上崗。創業方面,廣東省建成“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體系,累計孵化港澳項目超過2300個、吸納港澳青年就業達3400餘人。

交通互聯開放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要全面提升經濟競爭力,粵港澳大灣區也必須擁有世界級交通運輸體系。打通“內循環”,粵港澳大灣區以“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為重點,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三地往來更加快捷,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推動“外循環”,則要全力加快世界級機場群港口群建設。

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標誌性工程相繼建成運營,截至目前,大灣區鐵路運營里程近2500公里,“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形成。珠江口東西跨江通道陸續建成,目前已建成4條公路跨江通道以及1條鐵路通道,從北向南分別是黃埔大橋、南沙大橋、廣深港高鐵、虎門大橋、港珠澳大橋;在建4條,分別是佛莞城際鐵路、獅子洋通道、深江鐵路、深中通道;“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2條,分別是蓮花山通道、中南虎城際,遠期規劃1條為伶仃洋通道。


图片

青茂口岸


在口岸建設方面,蓮塘/香園圍口岸、新橫琴口岸、青茂口岸相繼開通,創新實施“一站式通關”“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等便利通關模式,大部分出入境旅客通過自助方式通關、基本實現排隊不超過30分鐘,通關效率全面提升。

在機場和港口建設方面,加快建設白雲機場三期、深圳機場三跑道、香港機場擴建等。大灣區機場旅客吞吐能力超過2億人次、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超過8000萬標箱,世界級機場群港口群加快形成。

平台建設開放有效拓展港澳發展空間

2021年9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相繼發布,賦予橫琴和前海新的重大機遇、重大使命。


图片

橫琴


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初心是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創造條件,有利於為澳門長遠發展注入重要動力。半年多時間以來,合作區創新粵澳雙方共商共建共管新體制,管委會、執委會和廣東省派出機構揭牌運作,穩步構建“1+1+1+N”政策框架體系,“澳門新街坊”綜合民生項目啟動建設、將為澳門居民提供約4000套住房,累計63家港澳企業和324名專業人士獲跨境執業資格,合作區推出商事登記跨境通辦服務,澳門企業足不出戶即可落戶合作區,累計註冊澳資企業4700多家、近兩年增長2倍。合作區擁有各類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台達20家。

建設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是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對推進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增強香港同胞對祖國向心力具有重要意義。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聚焦與香港現代服務業合作,統籌推進“物理擴區”和“政策擴區”,堅持1/3以上土地面向港企出讓,累計註冊港資企業1.19萬家,2021年前海合作區(擴區後)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55.7億元,同比增長10.5%。

此外,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皇崗口岸重建、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等加快推進,落地高端科研項目逾140個。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功能日益完善,南沙科學城、中科院明珠科學園加快建設……在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中新廣州知識城、東莞濱海灣新區、中山翠亨新區等地,一大批特色平台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促進粵港澳融合發展。

南海之濱,風勁潮湧。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逐步邁入高質量開放新階段,加速奔向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新征程。

來源:澳門中聯辦

編輯:Hong


瀏覽次數:936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