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北京市海淀區獲悉,由北京微芯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騰訊和百度等知名高校、企業共同研發的「長安鏈」於2021年1月27日正式發布。長安鏈是國內首個自主可控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具備自主可控、靈活裝配、軟硬一體、開源開放的突出特點。
據北京微芯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長安鏈堅持自主研發,秉承開源開放、共建共享的理念,面向大規模節點組網、高交易處理性能、強數據安全隱私等下一代區塊鏈技術需求,融合區塊鏈專用加速芯片硬件和可裝配底層軟件平台,為構建高性能、高可信、高安全的數字基礎設施提供新的解決方案。由北京微芯研究院聯合國內頂尖研究力量共同研發。長安鏈全球首創基於risc-v的96核區塊鏈芯片架構,交易處理能力處於全球領先水準。
長安鏈的應用場景,涵蓋食品追溯、供應鏈金融、碳交易等領域,還將與數字人民幣融合創新,推進數字經濟領域高質量發展。如微芯研究院基於長安鏈底層技術打造的「北京冷鏈」食品追溯平台,可實現「一碼到底」打通冷鏈食品源頭、流通、倉儲、消費等各環節數據鏈路,截至今年2月21日16時,累計記錄進口冷鏈產品品種34941個,涉及103個國家、國內34個省份,累計流通產品34.2萬噸。
「長安鏈」的主要研發方「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是市科委與海淀區共同推動建立的新型研發機構,由原IBM中國研究院副院長董進牽頭建設,作為北京市布局邊緣計算前沿領域研發的新型研發平台和創新孵化平台,瞄準物聯網、芯片設計與製造、區塊鏈、人工智能技術前沿,建設世界一流的邊緣計算核心技術研發平台,匯聚全球頂尖科技人才及其創新團隊,開展重大科技任務攻關,推動邊緣計算科學理論、方法、工具、系統等方面取得變革性、顛覆性突破,產出一批重大原始創新理論研究成果和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近期,微芯研究院新研發成功的芯片將助力國內首個自主可控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長安鏈」的運算速度提至每秒10萬筆以上,達到全球領先水準,實現「長安鏈」運算速度和安全性雙升高。
編輯:Alex
來源:香港文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