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宇宙二維天圖發布,包含20億天體

發佈日期:2021 年 01 月 14 日 18:34
  • 分享至: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與認識更進一步。1月14日,國家天文台北京-亞利桑那BASS巡天團隊、暗能量光譜巡天DESI國際合作項目團隊聯合發布了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這是目前人類測量獲得的最大宇宙天圖,全球200名科研人員歷時6年聯合觀測和數據分析,覆蓋兩萬平方度的天空,約為全天球面積的一半,容納10萬億數碼像素,包含20億天體。



大規模的星系巡天可以增加人類對暗能量的理解。現代流行的宇宙學說認為,宇宙來自於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後宇宙加速膨脹,引力學說卻很難對此作出解釋。科學家因此提出“暗能量”學說,成為物理學的最大難題之一。

DESI項目希望破解這一難題,但團隊只有四五年的時間構建圖像數據。為了與時間賽跑,DESI項目與國際上不同的天文團隊建立合作,並引入了先進的數據處理技術。

由國家天文台聯合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開展的BASS巡天團隊負責了其中北半球的星空,觀測從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結束。中國虛擬天文台團隊依托國家天文科學數據中心,為BASS巡天項目提供了專業的數據管理與發布服務。

“在國家天文台和阿里雲的戰略合作框架下,我們利用阿里雲的雲計算資源進行大規模的數據處理和分析,獨立開發了數據處理軟件,發布了三個國內版本的數據產品。”國家天文科學數據中心副主任、中國虛擬天文台負責人崔辰州說。

這讓數據處理大大加速。崔辰州介紹,BASS巡天團隊目前已獲取2.5億張天體的圖片。“以前完整處理這些圖片需要半個月的時間,但是藉助阿里雲集群式的計算能力,把它縮短到了不到一天的時間。”

法國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的宇宙學家、DESI新聞發言人Nathalie Palanque-Delabrouille評價說:“在收集和處理數據方面,我們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沒有這些數據,DESI巡天項目就無法開展。”

這些巡天數據已在阿里雲的平台上向全世界進行開放,最大程度地發揮科學價值發。目前,基於DESI圖像巡天數據發表的論文已超過200篇,其中單獨引用BASS數據的論文超過80篇。公眾也可以通過架設在阿里雲上的在線星空瀏覽平台,瀏覽這些天文數據。

據悉,國家天文台從2017年開始與阿里雲合作,成立大數據聯合研究中心,幫助中國虛擬天文台和LAMOST望遠鏡、FAST射電望遠鏡數據上雲。目前,雙方正基於阿里雲建設開放協同的天文科研雲平台,促進國際天文數據和成果的共享。


圖片來源:國家天文科學數據中心網站截圖


瀏覽次數:1184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