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季稻畝產3000斤實現!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

發佈日期:2020 年 11 月 02 日 18:17
  • 分享至:

11月2日,在衡南雙季晚稻試驗示範基地內,第三代雜交水稻叁優一號晚稻測產結果出爐,平均畝產達到911.7公斤,遠超此前881公斤的預測值。

刷新紀錄!雙季稻畝產突破3000斤

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曾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此次晚稻測產結果出爐,意味著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突破1500公斤,達到1530.76公斤,再次刷新原有紀錄。此前,袁隆平團隊曾屢破超級稻單產700、800、1000、1149公斤的世界紀錄。

聽到這一結果的袁隆平,連說more than excited !被網友留言“開心得像個孩子”。

事實上,雙季稻畝產突破3000斤意義重大。按袁老的話來說,測產成功意味著我們第三代雜交稻取得新的突破,平均畝產比現有的高產雜交稻要增產10%-20%,就是增產100公斤以上。“全國有2億5000萬畝的雜交稻,每畝增產100公斤,可以增產半個湖南省的糧食產量。”

面對雙季稻畝產再創新紀錄,網友也紛紛表示,“致敬偉大的袁老團隊!”“這才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還有網友稱,“今晚又有理由多吃兩碗飯了。”


點擊進入下一頁

2019年10月22日,袁隆平帶領嘉賓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試驗田觀摩。楊華峰攝


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

此次畝產再上新台階,也代表著14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澇、東北颱風、草地貪夜蛾等影響,不少人擔心國家糧食安全,害怕再次出現“糧荒”。

不過,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今年夏糧、早稻已豐收到手,分別比去年增產24.2億斤和20.6億斤,目前秋糧收割即將結束,豐收已成定局。糧食產量有望連續六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糧安天下,“地”是基礎,“技”是支柱。糧食生產能力提升,得益於加快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

這些年,國家引導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開展聯合攻關和試驗示範,推進農業技術進村入戶。建立起超級稻、矮敗小麥、雜交玉米等高效育種技術體系,基本實現主要糧食作物良種全覆蓋。

這次袁老團隊研發的“叁優一號”跟普通稻比,穗子更大,平均每穗有400粒左右,每顆也更加飽滿,顯微鏡下“叁優一號”更寬更“胖” 。

此外,10月14日,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測產,袁隆平“超優千號”耐鹽水稻平均畝產量達802.9公斤,也創下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

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2%。“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取得歷史性的'十六連豐',總產量增加了54%,單產提高對總產增長的貢獻達到66%。”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表示。

此次雙季稻單產實現超3000斤,也將給中國的糧食生產帶來新的可能。袁隆平稱,“下一個目標就是向全國水稻產區推廣衡南經驗,為中國的糧食安全作出新的貢獻!”


瀏覽次數:1204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