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專家:我國環保和能源轉型不能依賴行政手段

發佈日期:2020 年 08 月 26 日 16:39
  • 分享至: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環境與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徐晉濤在25日晚間舉行的國是論壇“能源中國”第二期上表示,我國環保和能源轉型方面確有成果,但不夠穩健。從長期來看,必須要找到社會成本較低的政策替代方案,從過去主要依賴行政手段的方式轉變為以經濟政策、市場政策等為主。

  徐晉濤指出,在環境保護方面,“十三五”期間國家下了很大力氣控制空氣污染,似乎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以北京為例,年均PM2.5大幅下降,藍天的天數明顯增加。從全國來看,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增加很多,達標的城市比例也增多。

  但是他認為這樣的成果並不穩健。根據其所做的空氣質量變化統計分析,目前的空氣質量改善過於依賴於擴散條件。如果把擴散條件好的天數“拿走”,空氣質量的改善就要少得多。

  從能源轉型的角度來看,2013年以後,化石能源消耗特別是煤炭的消耗出現“平峰”,二氧化碳的排放雖然在增長但增長速度明顯下降,所以單位GDP能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都提前達標,這是令人感到樂觀的成就。

  但這個成就也並不穩健。雖然成果的達成確有環保,能源結構轉型方面的努力,但經濟增速放緩在這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2013年以後,我國家經濟增速放緩,出現了去產能、補短板的一個過程。經濟增速下行的同時,對煤炭的消耗、對化石能源的需求和對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有減緩作用。他認為,這種由於經濟下行帶來能源結構改善,二氧化碳減排,是不可持續的。所以還需要找到長期有效的政策,使這些成果能夠穩住、能夠延續。

  針對長期有效政策,徐晉濤指出,一個政策如果長期有效,必須是有效率的政策,必須是社會成本較低的政策。過去我國在環保和能源轉型方面政策的特點,主要還是依賴行政手段。將來如果要實現長期有效,必須要找到社會成本較低的政策替代方案,就是更多傾向於經濟政策、市場政策,才能推動環保成果持續穩定能源轉型。

  這涉及體制改革和政策機制改革兩個方面。徐晉濤指出,如環境稅這樣的方式,將來應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不是要加強行政手段。此外,在氣候變化方面,我國有了碳交易的嘗試,下一步可以探討開徵碳稅的可能性。


編輯:Khai

來源:中新網



瀏覽次數:1333


蓮花時報


199a10e12f43ff00eee98a755967c50.jpg

同創集團-小.jpg

茅台.jpg

超然-小.jpg



回最頂